納米藥物載體體系(DDSs)因其具有易于合成和制備、可刺激響應、細胞相容性好等優點,在腫瘤的化療方面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作為載體被廣泛研究?;诰酆衔锏腄DSs一般設計為納米粒子或膠束。相比較而言,膠束的半徑可較好的控制,以實現經EPR作用的被動靶向。超分子膠束易于經兩性共聚物的自組裝制備。然而,因為臨界膠束濃度(CMC)的影響,自組裝超分子膠束在稀釋條件下會分解,其穩定性不盡人意。作為納米藥物載體,解聚會導致藥物泄露和/或直徑變化,限制其應用。此外,化療藥物一般通過非共價鍵裝載,在血液循環過程中藥物會過早的泄露。
單分子膠束因其優異的穩定性而受到廣泛的關注。迄今為止,報道了各種具有獨特球狀結構的單分子膠束用于DDSs治療腫瘤,主要為含有疏水核心與親水刷拓撲結構的樹枝狀共聚物或超支化共聚物。此外,其疏水核心的空腔可提供空間以負載疏水的化療藥物。但非共價鏈接藥物可能會在血液循環中被釋放,因而對正常細胞和組織造成嚴重的毒副作用。
聚合物前藥是將藥物分子偶聯到具有動態共價鍵的聚合物鏈上,通過對腫瘤細胞內介質,如高酸性和/或高GSH水平的響應,斷開聚合物鏈釋放藥物,從而有效減少藥物泄露。對于具有精確結構和獨特直徑的樹枝狀共聚物,官能團集中在其表面。因此,可通過在樹狀共聚物前藥單分子膠束表面偶聯藥物,從而降低藥物含量。
與樹枝狀共聚物相比,超支化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窄,易于用一鍋法合成,所合成的單分子膠束具有獨特的直徑分布。此外,末端和分子內都分布有功能基,為藥物偶聯提供了更多的位點。迄今為止,制備基于超支化共聚物的前藥單分子膠束的方法主要采用兩步法:將藥物偶聯到超支化共聚物上,或將親水刷接枝到疏水前藥核心。
蘭州大學劉鵬教授團隊采用自縮聚乙烯聚合(SCVP)方法,制備了pH響應的超支化聚合物前藥(HBPP),其含藥量高達57.6%(1.06 mmol/g),作者將其作為單分子膠束用以克服多藥耐藥性。由于HBPP具有獨特的疏水聚合物藥物前體和親水PEG刷的超支化結構,分子量分布較窄,將凍干后的HBPP分散于水中,即可形成均勻的單分子前藥膠束,并且穩定性較好。由于具有自動加速效應,單分子膠束在腫瘤細胞內微環境中藥物釋放會更快,但最小的過早藥物泄露為3.9%。體外細胞試驗表明,與游離阿霉素(DOX)相比,其對耐藥癌細胞的生長抑制作用明顯增強,這些特點使pH響應的HBPP單分子膠束有望用于未來的腫瘤化療,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文獻來源:Jie Li and Peng Liu*. Polym. Chem., 2022, 13, 1369.
上一篇: 超支化聚合物彈性體壓敏膠